欢迎光临深圳索福达电子官方网站!

时政新闻 · POLITICS NEWS
时政新闻
首页 > 时政新闻

    事故发生后,兰州市公安局启动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交警和七里河公安分局民警260余人赶赴现场。

事故引发了公众对兰州南大门17公里长下坡路段的关注和讨论。当地一位媒体人介绍,兰州位于狭小河谷盆地,全城五个高速出口,四个都坐落在坡底,入城即下坡,其中又以南出口最为陡峭。

谁都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这确实是环境所限。”114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保成说。

失控地带

花生、萝卜、羊皮、黄豆……都曾撒落在兰海高速兰临段17公里长下坡路段。从2004年建成通车至今,几乎每一次事故,都伴随着人员伤亡。

兰州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数2010年年底的一场惨烈车祸。一辆装了20吨萝卜的东风天龙货车,出了七道梁隧道后一路下坡,最后,司机多次踩刹车制动无效,一头扎进兰州南收费站。

据兰州媒体报道,失控的货车把三号收费岗亭夷为平地,二号收费岗亭遭受重创严重变形,正在停车缴费的一辆夏利全车四人被撞飞100米。货车撞飞收费岗亭后,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又狠狠摔出50米,从成都拉来的萝卜铺满了路面。

“31岁的女收费员当场死亡,她的孩子才刚一岁。一位兰州本地媒体人回忆。

同年1月,一辆满载羊皮的大货车,冲过收费站,撞上了两名提着包裹穿越斑马线的女子,又撞上一辆出租车和微型小货车后,才侧翻在地。事故造成两名女子和货车司机当场死亡。

兰临高速公路(兰州-临洮)是G75兰海高速公路在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兰州的南出口和通往后花园临洮的捷径。沿着这条路,花木之乡临洮县的大丽花、紫斑牡丹可以在清晨运抵干燥的兰州。

因为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兰临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创造了甘肃公路建设领域的多个第一。其中新七道梁隧道是甘肃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而出隧道后长达17公里的下坡路段,在当地非常有名。

据媒体报道,从最高点新七道梁隧道北口往兰州方向17公里为连续下坡、多弯道路段,重型货车极易因刹车失灵而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因毗连兰州市区,该路段多年来是公安部和甘肃省重点治理危险路段。

事实上,在该路段开通的半年内,20056月,《兰州晨报》便以《兰临高速公路17公里下坡成死亡路段》为题,对8死23伤的惨剧进行了调查。接受采访的交警称,兰临高速公路自七道梁至兰州市区之间的高度落差有1100多米,地势处于连续下坡……超载和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尽管官方公布了建立安全检查站、改建和增加紧急避险车道等措施,但事故并未明显减少。

2012年,甘肃媒体援引交警部门的统计数据称: 2004年兰临高速开通以来,17公里长下坡路段共发生各类车辆失控事故220起,造成42人死亡,55人受伤。20121月以来,兰临高速、青兰高速全路段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87起,造成31人死亡,19人受伤。

《甘肃日报》记者文洁曾进行过调查报道。

2012年,她在《兰临青兰高速为何惨祸频发?》的文章里,呈现了公路管理方和司机方的不同观点:前者认为事故高发,大型货车超载、超限运输是主因,后者则认为主要原因是道路设计存在缺陷

其中一位来自海南海口的司机刘建名说:一路大下坡,收费站又修坡底,外地司机不熟悉路况,行驶过程中前方突然出现收费站,如果车辆在行驶中来不及减速,就会直接冲向收费站。收费窗口太少,排队等候缴费的车辆多,万一有大车失控冲到车流中,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拥有近十年驾龄的重型车司机告诉《后窗》:小轿车有ABS防抱死装置,多采用碟刹,摩擦系数比较小,可以自动散热,但重型车多是刹车片刹轮毂,下坡只能点刹,遇到长的下坡路,夜里司机能看到,轮毂像铁匠铺子里被烧红的铁块一样,通红通红的,很多重型车轮胎起火自燃,就是因为轮毂起火。

曾编制修改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甘肃省交通部门对兰临高速公路17公里长下坡路段进行了不曾间断的治理。

20058月,交警大队成立了新七道梁中队并设立预防事故执勤点,派警长期驻守,对途经的重载大型货车、公路客运车辆等进行逐车登记、检查、发放警示卡,进行路况提示。

避险车道、振荡减速波线、龙门架提示牌、警示牌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安全隐患日益突出,大型货车失控造成的恶性事故持续高发。文洁在报道中写道。

事实上,据报道,2010年,货车冲毁收费站前后,甘肃省交通厅、兰州公路总段、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兰州交通大学、七里河国土局相关领导、专家曾在兰临高速北出口现场进行会诊,并确定要在2公里加600米处修建一处避险车道,以增加该处大型失控货车避险的几率。

那一年的年末,时任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赵彦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针对兰临高速路收费站、天水路高速路收费站等地频发事故,正编制修改计划上报有关部门待批

他还详细解答了关于收费站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的问题,兰临高速和天水公路收费站均处于一个大下坡的终端位置,但这是当初唯一能够选择设置收费站的地方。因为受兰州市区出口地形地貌的限制,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地方。

赵彦龙的解释得到了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保成的认同。

谁都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这确实是环境所限。他解释,就像原来的兰州西一样,把收费站点的设置再往兰州方向延伸一下,找一个更缓一点的地方,稍微宽敞一点的地方,收费口就可以更多一点。那样车就不会排长队,就可以把广场那么大的区域给腾出来应急了。

但这是理想状况,现实中,这个方案有一定难度我记得那里(事发地)一边是国道(或者省道),另外,一出高速之后就有人家了,有些地所以就不能占了。要想找一个开阔的平坦的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010年,在被撞毁的兰州南收费站收费亭恢复运营后,官方提出了三套方案防范失控车辆冲入兰州市区:一是加固安全岛,在收费广场增设新的标志和设施;二是加固收费亭;三是在兰州南收费站以南再选址增建一个避险车道,该路段现有4处避险车道,而且全部在中段以上,但K6+920M至兰州市区段无避险车道。一位负责人介绍。

但是,这些措施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各收费站中间陆续设置了比较宽的应急车道,方便大车冲过去。上述兰州媒体人介绍,但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

到了20139月,兰州市政府在市区道路实行大货车限行新规定,导致大量从兰临高速驶出准备进入兰州市区的大货车集中停靠在兰临高速零公里至2公里处等待凌晨通行,这一现象造成高速公路拥堵和严重的安全隐患。

如果有失控的大货车冲了下来,正好又碰上了停在这里等待进城的大货车,那么发生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了。《兰州日报》在20131111日的报道里表示担忧,兰临高速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仅2012年,长下坡路段共发生55起失控事故,造成9人死亡。

2014年,兰临高速(G75)新七道梁长下坡路段,成为甘肃交警部门公布的20处危险路段之一,被列在第一位:主要隐患是连续6公里长下坡,无避险车道,重载货车连续制动刹车失灵,车辆失控冲入兰州市区。

类似的调查结果

114日,事故发生后第二天,兰州市公布了事故原因。

公安部门初查显示,驾驶人李某因频繁采取制动,导致车辆制动失效,经17公里长下坡路段行驶至距兰州南收费站50米处与31辆车连续相撞。调查已排除司机酒驾、毒驾嫌疑,肇事司机无前科劣迹,肇事车辆无异常记载。

据李某称,他是第一次在该路段行驶,不了解路况,车辆失控后速度加快,他惊慌失措,也没有找沿途避险车道,导致事故发生。

这一调查结果,并无意外,甚至与以往多次事故类似。

大约4年前,本次事故驾驶人李某的同乡,辽宁人王传强几乎是在相同位置发生了事故。他驾驶重型牵引车、半挂车,行驶到兰州南出口时,因刹车失灵,从应急通道冲出后,撞上7辆机动车,造成一名行人当场死亡。

此外,王传强还撞坏了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的大门,以及路边的绿化带。

我们已经搬走了。”114日,汽车服务公司的老板否认因为车祸搬家,他们不愿提及那场事故,从地图上看,他把店铺搬到了距离兰州南收费站1小时车程的地方。

王传强因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被酌情从轻处罚,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判决书显示。

201410月,在另一起同样造成七车受损,一人死亡的事故中,内蒙古司机王岁齐也从兰州南收费站紧急通道冲了出。

经证实,他驾驶的五征飞碟牌中型普通货车转向装置安全技术状况正常。法院认为,被告人王岁齐忽视交通安全法规,在兰临高速路长下坡路段操作不当频繁使用制动,致使制动鼓发热,制动效能下降导致刹车失灵,车辆失控造成事故,致人死亡。

王岁齐负事故全部责任。他赔给被害人家属10万块钱,达成谅解,被判了一年。保险公司承担了民事部分的赔偿。

截至1149时,“11·3”重大交通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其中重伤10人。事故导致31车受损。肇事司机受轻伤,目前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一场强降雪后,兰海高速兰州南到井坪路段双向恢复通车。

根据媒体报道,该路段分别设有五处避险车道,每处避险车道均设有太阳能照明灯和电视监控系统,兰州南收费站专门设置2个车道的紧急通道。

从新七道梁隧道开出前,司机会经过四块电子显示屏,上面全天候显示大车靠右,出洞检查字样——专门提示大货车出隧道后靠右驶入服务车道,接受执勤民警的检查和路况提示。

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起到作用。

113日傍晚,辽宁人李某开着一辆拉运塔吊的半挂车,在距兰州南收费站50米的地方,撞上了排队等候缴费的车辆。在他们前方,“两山夹一沟”的兰州霓虹初上。

 

 

免责声明: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Copyright © 2015-2016版权所有   (C)深圳市索福达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11067082号    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下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