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
COMPANY NEWS
公司新闻
-
1638 2016-11-14 17:19:32 作者:
401:核工业的"老母鸡"。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国防核科研、核能开发研究和核基础科研的创新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各类骨干人才达7000多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401:核工业的"老母鸡"。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国防核科研、核能开发研究和核基础科研的创新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各类骨干人才达7000多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也因此获得了我国核工业“老母鸡”的美誉。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现任院长为万钢研究员。现有职工近3000人,其中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600多人、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50人、硕士生导师2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目前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设有7个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放射化学研究所、快堆研究设计所、同位素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辐射安全研究所;2个技术部:科技信息部、放射性计量测试部;7个国家级、部委级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7个工程项目部: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工程部、放射性“三废”设施治理工程部、特种材料专项工程部、基地建设工程部、退役治理工程部;还有后勤集团、职工医院、实验工厂等服务单位和北京原丰科技开发总公司、核电服务中心等产业实体。中核集团公司挂牌设立的多个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核工业研究生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同位素分会、北京核学会等均设在这里。
六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作为重要科学思想库、技术储备库和人才培养库,为国家核科技创新、核工业发展、核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等八大学科,开发出了以同位素辐射技术为主导的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编辑出版的期刊有《原子能科学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质谱学报》、《应用泛函分析学报》。197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技能大奖、何梁何利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和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等共1400余项;近10年获得专利授权400余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都文明单位”、“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诸多殊荣。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市
585:核聚变研究的大本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从事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应用开发的实验基地,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生产经营于一体,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聚变研究和聚变相关技术的开发获多项国家专利,具有原创性的分子束加料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际聚变一流杂志及国际聚变能源大会上发表。
该院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七五”期间部分迁至成都市,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全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科技人员11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7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55人,中级研究人员434人。
我国受控核聚变领域的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于1997年在我院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平衡、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高压大电流、超高真空、强磁场、强流离子源、微波加热、自动控制、复杂信息获取与处理、低温深冷、超导、大型电物理装置设计建造与维护维修、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22个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特别是198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两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及其实验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的水平,处于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行列,并在探索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A(HL-2A)于 2002年建成,2003年在该装置中首次实现偏滤器位形放电,把我国核聚变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配套与完善建设项目”,使这一核聚变装置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加热能力和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个新的台阶,具备了开展近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的能力。近几年在HL-2A装置上成功开展了偏滤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实验、超声脉冲分子束、低混杂波等专题改善约束实验研究,在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大功率电子回旋波加热、加料及杂质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充实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数据库,为“十二五”核聚变能源开发和完成ITER计划任务奠定了基础。HL-2A已实现高参数条件下连续重复稳定的偏滤器位形放电,运行参数达到:纵场2.7T,等离子体电流450kA,等离子体存在时间6s,等离子体密度达0.8×1020 m-3,能量约束时间达150ms,等离子体总储能达78kJ,电子温度5keV(约5500万度),获得了我国目前托卡马克装置最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在聚变堆设计与工艺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备了开展聚变堆物理设计、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聚变堆堆材料和聚变堆堆工艺的研发平台。2009年4月,HL- 2A 在国内托卡马克装置上首次实现高约束(H模)运行模式,获得的等离子体储能达40kJ,离子温度达2.8keV以上,等离子体约束改善因子达2。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市
728:设计秦山核电。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是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关心下建立起来的,始建于1970年2月8日。中国核电就是从这里起步的。2007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整建制划归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现有员工近1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0人,院士1名,国家设计大师3名。拥有甲级工程设计等一系列资质,主营业务包括工程设计、设备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设备采购、施工管理、调试指导、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等。1998年10月,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3年3月,获得了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8年10月,获得HSE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是中国核电研究设计行业中的知名骨干企业,其核电工程研究设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截至2008年10月,有384项设计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委和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设计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最佳工程奖1项。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牢记国家使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祖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成就,完成了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我国第一个出口核电工程(巴基斯坦30万千瓦核电站工程)的设计,以及秦山三期核电工程的技术支持和工程建造管理任务。
目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正承担着AP1000依托项目工程设计、国产化AP1000核电工程设计、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研发,以及出口巴基斯坦核电工程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等核电工程任务。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市
中国核动力院是该国唯一集核动力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基地。1965年建院以来,已经形成了包括反应堆工程设计、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试验研究、反应堆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是设计与试验结合,研发与生产结合、工程与基础研究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下设5个骨干研究所,共有职工37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800余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9人。
全院共有40多个研究设计室和90多个实验室(其中包括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和学科涉及核动力工程总体,核安全,核物理,堆热工水力,堆屏蔽,反应堆结构,核燃料元件,结构力学,核动力装置与系统,控制与仪表,水化学,核材料,核反应堆运行,核辐射防护与环境评价,可靠性、放射性同位素与应用,辐射加工和辐射工艺等。设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该院先后自主设计建造了该国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第一座脉冲反应堆,完成了秦山一期核电站工程部分重要实验研究项目,秦山二期核电站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的设计和相关科研攻关与工程试验项目,并实现秦山二期核电站商业运行。目前,正在进行先进核动力技术、秦山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岭澳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国产化大型先进堆核电站、医用同位素生产堆、核能海水淡化反应堆等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开发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等核电站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迄今为止,全院共有140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申请专利90多项(有效)。建院以来为该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的盛誉。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促使该院不断开拓创新,正以建设国际一流研究设计院为目标,积极致力于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勇攀核动力科学技术高峰。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北京市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1月8日,是中国核工业系统中最大的综合性甲级工程研究设计院。该院是国家批准的可进行工程建设总承包的设计单位和甲级资质建设监理单位,并具有直接对外经营权。1993年,在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首次评比中,荣获百强第六名。
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300多名,其中有中科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等知名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30名、高级工程师419名。
现有60多个专业技术工种,实力雄厚。建院以来,完成了核工业工厂、研究试验基地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在核电站、核供热、同位素应用、、啤酒、饮料、制药、火电、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民用建筑等领域中,共完成700多项工程设计任务,其中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10项,获部级优秀设计奖48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和部级奖469项。
在深圳设有分院,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为深圳市及广东省的工业、商业、写字楼及高层住宅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客户的广泛赞扬。
为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院成立了技工贸相结合的比尼新技术开发公司,在自控、给排水、洁净技术、在线分析、辐照技术、计算机等领域,推出了一批拳头产品。
核工业大连应用技术研究所——大连市
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其在东北地区核技术应用领域科研生产的基地和窗口,主要从事工业用在线同位素测量仪表的研制生产及辐射加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化工项目研究。十几年来,共取得了2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
核应用技术属于高新技术范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方面,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工业用在线同位素测量仪表、辐射加工技术是核应用技术的两个重要方向,也是该所的核心主业与优势所在。该所生产的系列射线测量仪、中子水分仪、γ料位计(开关)、水分测量控制仪等工业用在线同位素测量仪表,可非接触连续在线测量,尤其适合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剧毒、粉尘等恶劣条件下使用。这些产品采用计算机技术,参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部分产品已出口到印尼、菲律宾、伊朗和叙利亚,深受广大用户欢迎。该所生产的系列射线测厚仪在国内品种最多,在全国铝材加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该所生产的非核仪表----电容料位控制器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也是最高的。
大连市每年有大量的进出口货物,该所辐照中心可利用γ射线辐照为其提供医疗用品及药品的辐射消毒、保健品的辐射灭菌、冷冻水产、肉类、饮料、土特产等食品的辐射保鲜、倒装医用钴-60源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同时生产低温阻燃柔软热缩细管、母排阻燃绝缘保护、热收缩型电力电缆附件等热收缩材料,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中。现已形成辐射加工产业,还开展了包括对虾、海参等海珍品在内的名优土特农产品的低剂量刺激生长研究。
1997--2000年,该所连续四年被大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技术交易三十强单位”;2001年,又被大连市工商局评为“市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该所将充分发挥在核应用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锐意进取,加速发展,以一流的信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竭诚为广大用户服务,并愿与各界朋友精诚合作,共创美好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市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创建于五十年代末,是一个从事核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基于核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现有科技人员512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25人,研究员54人。
核所以国家目标和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主要从事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学科领域为:先进光源和束线、先进离子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核物理及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继续推进核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主要研究方向是先进光源和束线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先进离子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基于核技术与纳米技术的交叉、边缘科学研究,放射性药物研究,辐射改性新材料研究,应用加速器的研究及研制和先进探测技术研究。
开展的研究项目有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研制,X射线微束光束线站建设;微束在团簇中的输运机制及相关效应的研究,先核分析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放射性核束物理(973项目);DNA的单分子操纵,微束与单细胞相互作用;放射性药物研究,纳米结构药物分子组装;天然高分子材料辐射改性研究;烟气脱硫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研制,电子束离子阱(EBIT)研制,手提行李中毒品和爆炸物检测方法和样机研究等。
核所依托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科技成果,建立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高技术企业,形成了以放射性药物、核仪器仪表、辐射新材料与辐照装置三个产业方向的企业群。
主要研究机构有核分析技术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加速器第一研究室、加速器第二研究室、同步辐射研究室、核物理研究室、纳米生物医学研究室、放射性药物研究中心、辐射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应用加速器研究中心、先进探测仪器研究中心及新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大型实验设备包括低能加速器10台,钴源3座,以及多台大型仪器设备(例超灵敏质谱计、扫描核子微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超高真空双离子束分析系统、扫描探针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穆斯堡尔谱仪、纳秒时间域脉冲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核磁共振谱仪、红外谱仪、等离子光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等离子体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建有体系完整、手段先进的核分析、核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分析化学和加速器工程实验室。在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工程预制研究中,建设了磁铁及电源系统、高频系统、超高真空系统、注入引出系统、束流监测、准直测量、数据采集、自动控制、线站物理、线站工程、线站光学、线站控制等的设备或实验室。
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年通过人员长期或短期的互访与世界上诸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了联系。核物理研究室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RHIC—STAR项目组已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核分析技术研究室在交叉学科的某些领域也与德国、比利时等有关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初步合作关系;“海同步辐射装置”大科学工程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合作、交流关系发展前景良好。核所有两个园区,嘉定园区占地近400亩,各种用房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上海市的花园单位;浦东张江园区占地300亩是大科学工程“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的计划用地。根据批准的园区建设规划首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约5500万元,到2004年底项目完成后核所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将有进一步的改观。
核所现有三个博士点和三个硕士点(即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无机化学),以及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从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到2001年底为止,共培养硕士毕业生158名,博士毕业生48名。历年来该所研究生获院、部以上奖项的人次达毕业研究生总数的10%以上。该所毕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活跃在国内外科教等各个领域,成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他们中有的担任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研究室主任;有的荣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有的成为著名学府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有在学硕士生62名,在学博士生43名,联合培养博士生3名。2001年该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后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为硕士生40名/年,博士生25名/年。
该所招收的硕士、博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分别为三年、三年和五年。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的方式。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育基本上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进行,以保证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位论文的选题均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和开发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条件较好,2001年建成的3100平方米的研究生公寓是按照当前较高的学生公寓标准建造的,客房均有卫生间,并配有电话和网络接口,除双人房外还有部分单人房;公寓内还有电脑房、教室、电视室、阅览室、健身房、活动室、洗衣房和用餐房等公共用房。该所研究生的待遇也较高,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属中上水平。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上海市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专用材料研究所,座落在素有“科技卫星之城”美誉的上海市嘉定区。所内绿树成荫,花木丛生,有着十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衷共济的人文环境,总占地面积84000m2,建筑面积37560 m2,现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并拥有许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全所建有四个研究室和四个控股参股公司,在职员工170人(不包括控股、参股公司员工),科技人员70多人,其中享有高级职称和政府特贴的中青年专家近20人。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主要从事粉末冶金、高分子膜过滤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及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走过了40多年风雨里程。40多年来,全所员工发扬核工业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敬业精神,孜孜不倦地忘该工作,在“两弹一艇”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中,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获得了国家发明一、二、三等奖等许多奖项,为该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壮大和核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核工业第八研究所认真贯彻国家“保军转民”的方针,在确保完成国防科研任务的同时,发挥军工专业技术特长,积极开发适时对路民用高科技产品,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展,已形成了多领域、跨行业、高水平多样化的民品产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从21万元起步,发展至今已超亿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民品开发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以及布鲁塞尔尤里卡发明金、银奖等近百项。1994年被国防科工委评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和2003年两度被授予国家技术市场“金桥”奖。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2001年通过了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是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科技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武汉市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组建于1982年,直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是中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在核动力蒸汽发生器的研究、设计、试验与维修技术、核电在役检查、核电仿真等技术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核电运行研究评估、核事故应急技术后援及核工业质保监督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所多次承担秦山 I 、秦山 II 、秦山 III 、大亚湾、岭澳、田湾以及恰希玛和卡拉奇核电厂役前和在役检查等技术服务项目。一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赢得了业主的一致赞誉。该所现已同世界 32 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该所有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现有员工300 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 76.6% ,建有三个专项科研重点实验室;通过了 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享有国家授予的科技产品进出口经营权资格,为在三大技术领域不断领先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该所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科学大会奖和部(委)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4项,该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先后被授予“守合同重信誉技术贸易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新的世纪,新的追求。该们力争通过“十五”建设,把该所建成满足该国核动力发展需求的核动力技术服务基地。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西安市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是以核技术应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主要学科方向有: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脉冲射线束测量技术,核辐射效应及辐射剂防护,等离子体物理,高功率微波技术,脉冲功率技术,数据图像记录、传输和处理技术,电子学,计量物理,放射化学与放射分析化学,无机氟化物的合成和应用等。
该所三十多年来承担了国家赋予的多项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0多项、国家发明奖11项、自然科学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600多项。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所已建成了本学科范围内配套完善的实验室,并装备了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
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注重人才的使用与培养,通过给青年科技人员压担子,与高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等方式,为他们早日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该所2002年需求理论物理、核物理、地球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力学、等离子体物理、高电压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加速器物理、声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竭诚欢迎有志为祖国国防科技事业建功立业、身体健康的毕业生来该所工作。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哈尔滨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是在1958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原子核物理研究所,并于1962年黑、吉、辽三省同学科专业研究所合组的东北技术物理研究所基础上,经1973年重新组建的以同位素应用为主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单位。
所部地处哈尔滨市南大门,与京哈公路相连的学府路科研街26号。占地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下辖8个实验室、4个公司。目前拥有钴-60辐照装置2座,高频高压加速器1台及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同时由一批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等高中初三级研究人员构成了该所梯队式科研队伍。
学科专业经历了:1958-1972年,以可控热核反应基础研究为主体的国防科学研究;1973-1977年,以核物理应用研究为主体的向工农业等各领域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服务的研究;1978-1998年,以核技术应用研究为主体的技术开发研究三次大的历史变革。
自1999年起,通过优势整合逐步形成了目前包括"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电子加速器辐照改性技术、核元素分析及辐解分析技术、核物位监控及过程控制技术、辐射灭菌及辐射剂量技术、核仪器仪表检定及放射性环境评价技术"等主要学科专业,成为该省在该领域中唯一的重要科学研究部门。
现正在按照科技体制改革确定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探索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学、研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争取以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且多方面合作的优势,抢抓机遇,迎接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发挥应有作用,为该省“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的实现作贡献。
核工业290研究所——韶关市
核工业290研究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是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核工业部)属下一所专业从事铀矿地质科研、调查、勘探的科研事业单位,组建于一九七九年一月。
核工业290研究所是一所集铀矿地质科研、铀矿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矿床评价、水文工程地质、遥感地质、放射核素检测、放射性环境评价、化学分析为一体的多学科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配套的图书情报系统。全所现有职工总数187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126人,占全所职工总数的70.8%。科技人员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授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53人,工程师55人,助理工程师16人。
自组建以来,该所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工作地区遍及广东、福建、海南、江西南部及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内蒙等省市,共完成地质、普查、勘探、科研及国防预研项目136项,有27个项目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项,优秀铀矿地质报告三等奖4项,有2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科研成果对放射性元素的化学分析测试以及工作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分布规律、成矿特点、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和成矿类型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方法,为该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铀矿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市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甲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地基与基础检测甲级资质,测绘甲级资质,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地球物理勘查乙级资质,市政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四川省"重合同、守信誉"单位;注册资金1500万元,银行资信AAA级。现有各类高中级技术人员217人,各类工程仪器设备680台(套)。
该院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测试、监测、检测、咨询、治理及各类基础工程施工和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水文地质勘察(含供、降水井施工),工程测量、市政工程设计(道路、桥隧、给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评估),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地基与基础检测(高低应变、载荷试验、声波类检测、原位测试等),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岩石矿物分析及岩土试验等业务。
该院组建以来,在川渝湘鄂藏浙等省市为国防军工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完成了大小工程项目10000余个。其中,318国道朝东岩隧道、重庆市万州大化工等勘察项目4000余个,重庆市北苑小区、五粮液集团3万吨酿酒车间等深基础施工2500余个,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城市路网和管网、西藏贡觉县城乡路桥网等工程设计项目1000余个,广元嘉川煤矿滑坡、五粮液集团二陡岩滑坡、重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勘查、设计、施工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近2000个,重庆万州学堂湾、达县南外开发区等工程测量项目1800余个,成都市槐树苑二、三组团、达县丽天大厦基础等工程检测项目1000余个。同时完成了达县滨河路等地基处理项目100余个,重庆市槐荫花园、达州市都市花园等基坑支护项目50余个,四川大渡河、达州州河、武胜嘉陵江水上钻探项目30余个以及达县江阳桥、平昌县学校沟桥等危桥整治20余座。特别是在国防军工建设时期完成的三个铀资源勘查项目获得核工业部的嘉奖。军转民后完成的万源市城北水资源勘察项目在四川找水领域实现了三个第一:第一个单井出水量达到10000m3/d、第一个中型岩溶水资源矿床、第一份岩溶水资源勘探报告。完成的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整个移民新建城市的路桥网络和管网网络工程设计被市政府誉为重庆市的移民样板工程。近五十年来,八十余项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获得省部级等级奖。
该院坚持信誉第一、业主至上,把雄厚的技术实力落实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过程中,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和上级部门的多次表彰。2000年,被四川省建设厅评为勘察设计"先进单位"。该院在融入地方经济与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进一步为广大业主和社会各界朋友服好务,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石家庄市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于1958年1月在北京组建,系全国大型综合性甲级研究设计院。现持有国家颁发的各类甲级资质证书18项。拥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40多个。现有职工900余人,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98人,高级工程师3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人。
全院下设铀矿冶研究设计所,核工程研究设计所、电力热力研究设计所、医药化工研究设计所、建筑研究设计所、工程经济咨询事务所、核工业四达建设监理公司、河北荣丰设计咨询事务所、核工业四达设备监理部、工程总承包部、商务中心、北京中核四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分院、深圳设计院等单位。
该院能够承担多类工业(尤其是核工业、医药、市政(热力)、环境评价、环保)工程和民用建筑的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建设监理、设备监理、工程总承包、工程勘察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可承接区域规划、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可接受委托代理招标、询价、报价以及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基础设计的开发与转让;可进行节能、环保方面的咨询与设计以及非标设备的开发、设计与研制。
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核工业(含核电)、电力热力、医药、市政、建筑等多类工程项目近3600项,大中型监理项目140余项,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全国科学大会以来,该院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成果咨询奖101项(其中国家级8项)、科研成果奖130余项(其中国家级24项)、国家专利20项。主编或参编过国家、行业、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标准设计。该院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全国先进工程建设监理、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被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命名为“一流设计、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八五”期间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先进工程监理企业荣获199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还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郑州市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是以工程设计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甲级研究设计院。具有核工业(全行业)、建筑(含人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废水处理、工程造价咨询、岩土工程(勘察、监理、咨询)等行业的甲级设计资质证书,电力、市政公用行业(给水、排水、热力、桥梁、隧道)、化工、石化、医药、废气处理、电子通信广电等行业的乙级设计资质证书,以及工程承包、监理、咨询、装饰的甲级资质证书,也是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并且具有国家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资质。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现有在职职工6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62人,工程师19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15名,一级注册建筑师21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48名,国家级监理工程师69名,部级监理工程师60名,省一、二级总监29名,以及注册质量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10名。全院拥有40多种专业,配置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具有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咨询、设计、研究、开发创新的能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核五院人怀着保国强国愿望的豪情壮志和必胜的信念,挑战自该、追求卓越,设计出了该国第一个完整、综合性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和核燃料基地,为1964年10月16日该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年之后的氢弹试验成功,四年之后的核潜艇安全下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院还设计了亚洲一流的大型风洞试验中心、位于古城绵阳的“科学城”、装备有银河亿次计算机的“西南计算中心”等2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设计任务,为国防工业树立了一座有一座丰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随着中央对核工业做出“保军转民”的部署,核五院人勇敢地面对市场的挑战,制定了“军民结合、以核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的方针,在能源工业、轻工、民用建筑等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开发,成功地实现了军工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化。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发展核电势在必行,该院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承担了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燃料元件工程设计,八一二厂大元件生产线改造工程,成功的为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了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燃料元件。同时,该院成为大亚湾、秦山、田湾核电站建设的技术支持单位。该院先后在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地设计了60余座火力发电厂及热电厂。
该院设计的郑州裕达国际贸易中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高181米,造型新颖、气派非凡,成为一座5A级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智能楼宇,被称为“中原第一楼”。河南日报社新闻大厦(荣获国家银奖),成为该国最大的日报发行基地之一。郑州科技馆设计演绎着新时代气息,展示郑州科学技术的新水平。
为了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翱翔,该院先后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沿海地区成立了青岛分院、上海分院、深圳分院,青岛集浩海景广场、青岛金光银城大厦、上海市蓝天大厦、上海曹杨新村、深圳共和世家、深圳绿洲花园、深圳福田花园等一批设计项目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其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80余座。使该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深圳共和世家荣获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金奖)
几十年来,该院承接的民用工业项目涉及轻工、食品、纺织、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民用建筑有住宅、宾馆、商厦、医院、学校、银行大厦、超高层建筑、公共建筑等,设计任务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荣获国家级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共112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创了新的辉煌。
高素质的人员构成,雄厚的技术积累是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具备强大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技术、核燃料元件工艺及装备研究。核五院研制的锎-252中子活化U235同位素风度检查仪、实物保护技术,核级及民用空气过滤器开发研究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迈进核五院,成功伴你行。跬步致远的信念,挑战自该的追求,甘苦无悔的奉献,使五院人向着一个又一个更高目标前行。让该们携起手来,求精创新,锐意进取、再铸新的辉煌。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辐院、七院)——山西太原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与核工业辐射防护有关的辐射测量、辐射剂量学、核电子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环境保护、放射性三废治理、安全分析与辐射防护措施、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中辐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部,全院现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6人,中科院院士1人,高级研究人员204人。下设7个研究所,10个院属企业,6个管理服务中心以及科技信息中心,附属医院等科研配套机构。全院占地面积47.3顷,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拥有各种仪器设备5000余台件,专业人才济济,科研基础雄厚。中辐院是伴随着中国核工业的不断发展而成长壮大的,至今,共取得32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3项国家特等奖和300多项国家、部、省级以上奖,为该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做出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该们积极吸取国际辐射防护界的最新经验,突出围绕核军工、核工业、核电的发展,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闯出了一条辐射防护科研为核电、核工业以及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服务的新路子,打开了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崭新局面。与此同时,该们还加强了核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管理、核设施退役、核安全及辐射防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参与解决核工业历史遗留问题。利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设在该院的6个管理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及技术服务管理工作。
此外,全院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本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将横向科研、民品开发及生产经营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在核技术应用、环境保护、现场辐射防护、三废治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该院的辐照技术、生化制剂、电子技术已形成规模,并逐步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为核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中辐院先后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日本、法国等4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地区)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或科技联系,并在李德平院士的带领下,将一批著名专家和科技人员送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的科技活动,为推动国际、国内辐射防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四川绵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四千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中科院院士9名,工程院院士7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担任该院的重要领导工作。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名和一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现有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该院设有研究生部,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和2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物理、数学、原子能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后流动站,涉及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学科专业。近几年来,该院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派出留学人员和访问学者共2500余人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热忱欢迎莘莘学子加入到该们的事业中来。
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北京市
该院成立于2002年年底,前身是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焊接研究所。2006年成为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计划单列单位,接受建设集团公司和二三公司的双重管理。2006年4月28日,工商注册完毕,正式成为独立法人。2007年8月获得核行业乙级设计资质证书。2009年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主要职能部门有焊接与施工技术研究所、工程设计所、检测中心、经营部、财务部、科技质量部、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主营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咨询服务及试验;工业及民用建筑研究、设计、咨询服务;环保技术的研究、设计、咨询服务;焊接切割设备的研制开发与销售;工业设备安装。兼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相关信息咨询。
作为集团公司和二三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持平台,公司承担了多项二三公司级和国家基础科研项目。以《主回路管道窄间隙全自动焊》为代表的科研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对提高国产化核电建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焊接与施工技术研究所是建设集团公司唯一的焊接与施工工艺研究机构,设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委员会和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考试委员会,中国安装协会焊接技术专业委员会也设在该所。研究所与防灾科技学院开设的焊接专业联合办学项目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工程设计所承担了从岭澳核电到目前二三公司在建的所有核电项目的现场详细设计工作。由于在岭澳核电和秦山三期核电工程设计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二三公司和设计院相继获得了2004年和2005年度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检测中心具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证书(CNAS)、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证(DILAC)和辐射安全许可证等多项证书,具备按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校准工作的能力,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得到国际上38个经济体和47个认可机构的承认。并且承担了国内所有核电建设项目的检测任务,同时具有丰富的石化建设检测经验。
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湖南衡阳市
2002年,当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简称核六所)併入南华大学,就注定是学院的王牌。从此,拥有满满50年发展史的核工业成为南华大学引以为傲的资本,南华核工业师生凭藉一项项引人入胜的技术攻关将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
1962年,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十二局的南昌矿业研究所(简称南昌所)成立;1969年,经过多次重组更名后的核研所由南昌迁至衡阳,并于1975年再次更名为“湖南六所”,这便是核六所的前身。“核”是个带有巨大磁场的物质,这样一种需要用智慧打交道的物质在与南华大学的磨合中相互交融。
20世纪60年代,与苏美两国关系处于临界点的中国正枕戈待旦。核,在当时是个敏感词彙。而正在那时候,位于湖南衡阳的矿业工程学院(南华大学前身)正在做着关于铀矿冶开採与研发的工作。
衡阳有着相对优越的铀矿储备,依託其相对丰富的铀矿,核六所也成为全国第一所铀矿开採以及应用的研究所。位于南昌的矿业研究所便转而迁至衡阳,与矿业工程学院联合,技术、人才与资源的重组使得新机构焕发生机。
“不谦虚地说,当时全国90%以上的铀矿都是出自这里。”南华大学军工处处长雷泽勇不无骄傲地说。雷泽勇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加入了核六所,一路见证核六所变迁的他,对于从前那个相对单纯的六所表达着深刻的赞誉,“现在核六所併入南华,他的职责更加复杂了。”
作为中国核工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南华大学下设13个核专业,平均就业率高达98.976%。南华大学近年来,更是向国防系统和核工业系统每年输送毕业生1000馀人。建校55年以来,累计已输送了超过5万名核类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更着力在核科学领域打造“北有清华,南有南华”的品牌。
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CNPDC)(以下简称设计公司)是国内首家业务范围较为齐全的核电专业设计公司,创建于2005年5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
设计公司拥有工程咨询(核电、火电、建筑)甲级资质证书、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包括电力行业(火力发电(核电))甲级和核工业行业(反应堆工程(含核电站反应堆))甲级),通过了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深圳市科技局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设计公司定位于核电专业总体设计院,主要业务领域集中在核电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在建核电工程和投运电厂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方面。包括核电厂的前期规划、厂址查勘、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许可证申请等相关技术咨询;核电厂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核电厂核岛及其相关系统详细设计、现场服务等;在运的核电厂的更新改造设计、技术支持服务及电厂退役设计等。
业务包括核反应堆工程、电力工程,兼营环境工程、化工设备与机械、给排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主要工作内容有核电站厂址选择、初步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技术咨询、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核安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咨询等。